他以研促学配资资讯,推动党建科研齐发展;他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0年,躬耕教坛;他带领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高质量教育帮扶;他坚持“党建+社会服务”,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 他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晓中。 卢晓中担任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长 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 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为党育人、为国...
他以研促学配资资讯,推动党建科研齐发展;他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0年,躬耕教坛;他带领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高质量教育帮扶;他坚持“党建+社会服务”,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
他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晓中。
卢晓中担任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长 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 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卢晓中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躬耕教坛40年,坚持科研育人、团队育人、管理育人,他坚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兢兢业业教好每一位学生”。他甘当绿叶,倾力指导和扶持年轻教师成长,为教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中坚力量。
卢晓中认为,师生之间是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卢晓中以研促学,助力其成长成才。无论是炎热的暑假,还是凛冽的寒冬,年复一年,他坚守在书桌前,自己笔耕不辍,还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指导。这背后怀揣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更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关切。
在平时,卢晓中会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时,卢晓中并没有直接定选题,而是耐心询问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再根据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项目推进阶段,他会及时提供反馈意见,让学生能够适时调整,明确完善方向。
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宁云华认为,卢晓中的教学风格既专又博。“专是指卢老师对教育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准确且深入,博是指卢老师的教学善于将教育学知识与当下时政、热门话题紧密结合,引导我们深入探讨,不仅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解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这种跨学科、多角度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
在卢晓中的带领之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进入全国前5%学科、A类学科,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主编教材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规划系列教材”,他本人也被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坚守“科学家精神”,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
以教育为本,胸怀国家教育发展。卢晓中一直坚持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他带领团队深入贵州台江、广东汕尾等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服务。
他指出,帮扶工作不仅要提供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建立起能够自我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当地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支部成员在参与实践工作中,能感觉到身上承担的使命责任。”
据了解,团队与团省委、佛山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为贵州省台江县提供组团式教育帮扶,将用3年时间研制台江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台江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帮扶,提炼“台江教育发展模式”,并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在一线执教的同时,卢晓中主持承担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他深入教育一线开展扎实调研,主持撰写的调研咨询报告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
卢晓中担任教育部“双带头人”党支部和全国样板党支部书记,坚持“党建+社会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
深耕教育领域,四十年如一日。卢晓中将党建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以党建引领高水平团队建设,用实干服务国家、大湾区建设重大需求,以担当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3月,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创新团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作为支部书记,卢晓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研创新,用高水平科研为党建赋能,推动形成了党建与学术“双轮驱动”的模式,把党支部打造成青年学者团结、奋进、温暖的大家庭。
支部积极构筑“党建+N”工作机制,实施“党建+规范建设”“党建+学科发展”“党建+队伍建设”“党建+人才培养”和“党建+社会服务”等“五大融合工程”,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建设成效。
其调研咨询报告多次获得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采纳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党支部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支部活动中,每月一期的学术沙龙已成为特色“名片”,目前已举办三十六期。它成为青年教师乃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展示交流的平台,是师生学术成长的沃土。
“每次沙龙上的学术交流氛围都非常浓厚,大家交流学术观点,思想上的碰撞总能够激发灵感。”支部成员、教育科学学院“青年英才”特聘研究员王嵩迪说到,她非常期待每月一次的沙龙活动,总能收获教育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受益颇多。
2019年,为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大湾区教育当何为”的重要区域发展之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在华南师范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卢晓中担任院长,他与团队成员坚守科研应扎根于祖国大地的理念,深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领域,潜心探索教育如何更好助力大湾区建设、服务大湾区发展,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流高等研究院与高端智库。
“我们希望将其打造成区域教育研究的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的中心。”卢晓中表示。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石静莹
【本文责编】蒋玉
【通讯员】胡海青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赵媚夏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